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园地 > 研究方案 > 正文

养成课题阶段性总结

发布时间:2010-03-03 来源: 点击量:

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性总结

苏州市沧浪区大龙港幼儿园 执笔人:史云

社会的不断发展,以独生子女为核心的家庭的增加,大大改变了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不会合作,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等问题,越来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问题。因此,拓宽幼儿交往与合作的渠道,开展早期合作教育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良好的合作习惯已成为了幼儿教育十分重要和迫切的任务。

音乐是一种美,是陶冶性情的乐园,也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音乐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通过各年龄班音乐活动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和环境,提供了幼儿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幼儿健康成长、和谐发展。本学期我园开展了“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养成教育研究”的课题研究,音乐活动中幼儿合作的范围很广,我园主要就集体舞、歌唱活动、音乐游戏这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阶段性感悟作如下总结:

一.环境的创设注重适宜性,发挥环境的感染、塑造作用,产生交往与合作行为,培养合作精神。

环境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纲要》中十分强调环境的教育作用,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研究实践中,我们从物质环境的创设方面入手,以使幼儿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开展一系列音乐活动。本学期,我们注重为幼儿创设优美和谐的音乐环境,使多彩的园内、班内环境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以发挥环境对孩子的感染、熏陶和塑造作用。各班的音乐区域角上,有着许多教师和幼儿合作完成的自制音乐材料,例如:头箍、裙子、手腕花、头饰、话筒等等,供幼儿自由选择,在各班的墙壁上也张贴着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共同合作完成的小动物们唱歌跳舞的音符图案,十分美丽、耀眼;除了各班的音乐区域角环境的创设以外,我们还对一楼门厅、楼梯走廊、三楼音乐厅进行了全面的环境布置,让人一走进我们幼儿园就产生一种好象走进了音乐世界的感觉。

二.在集体舞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幼儿集体舞一直以来是许多教师望而生畏的教学内容,因为它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舞蹈素养、调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乐感、合作能力、空间方位感等诸多方面的配合。我园在大班集体舞活动开展中,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在音乐的选择上,我们选择了健康、充满朝气、格调清新、动感十足,充满激情的音乐舞曲;在动作的编排上,我们讲究编排合理、动作优美、流畅、难易适中,力求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育规律,适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通过本学期大班集体舞教学的实践,例如:《圆圈舞》中,让幼儿在感受三拍子音乐美妙的旋律中,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姿态和同伴交流,在移动幼儿手拉手组成的圆圈的时候,孩子们自身手、口、脚的协调一致的配合,使他们充分体验到了集体舞的快乐。通过一些实践,我们教师在对幼儿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例如:黄茗蕙老师执教的《花儿朵朵》,音乐是选择了节奏轻松愉悦的《邮递马车》音乐,在这个集体舞中,共享空间的能力、协同动作的能力让孩子们得到了锻炼,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同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还必须使双方相同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特别是男小朋友站在内圈,女小朋友站在外圈的时候,舞蹈中幼儿在音乐的节奏下,左右手和左右脚相对、相向时,难度确实增大了不少,在共舞时,幼儿只有动作节奏、队形协调整齐一致时,才能产生美感,这样的集体舞教学使幼儿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从而促进了幼儿合作技能的发展。除了《花儿朵朵》之外,两个大班还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集体舞教学,例如:《假面舞会》《饺子舞》《朋友来跳舞》等等,在这些集体舞中,合作能力的培养这一潜在功能表现得尤为突出。本学期,大班幼儿每天下午的午间操也以集体舞为主,《兔子舞》《嘻唰唰》这些欢快的音乐让孩子们兴趣盎然,使幼儿找到了不同的同伴,增加了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增强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三.在歌唱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本学期,我园中班开展的歌唱活动很多。幼儿对歌唱活动的爱好和兴趣十分强烈,选择适合幼儿合作的歌曲开展多种形式的歌唱活动,培养他们在歌唱活动中乐于合作的精神,在研究中我们获得的感悟也颇多。例如:《让爱住我家》就有分男、女生演唱,再到最后的合唱,在演唱时,教师除了要求孩子注意演唱时的感情投入,更注重在演唱时应关注和倾听其他小朋友的演唱,以便让自己来更好地配合小伙伴的演唱,从而达到相互合作的目的。

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同时,请幼儿边唱边进行合作表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滑稽的脚先生》,幼儿跟着音乐边唱边走路,由于歌曲活泼有趣,在尝试跟着音乐,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时,幼儿能跟着音乐按照图示依次踮脚走,脚跟走,脚边走,两脚并拢跳等等。幼儿学会演唱后,在表演的环节,请他们能自由进行组合,两两结合或三三结合,与同伴一边合作演唱,一边合作完成动作,孩子们显得十分地愉快和兴奋。

在学会一首歌曲后,请幼儿合作创编动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好朋友》,幼儿通过理解歌词,知道了许多事情要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活动中,幼儿还能大胆根据歌词以组为单位与同伴一起商量,创编出了一些比较特别的动作,使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发挥到了极致。

四.在音乐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将音乐与游戏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游戏”,音乐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受欢迎的一种活动,因为活泼、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常常令幼儿流连忘返,并且音乐游戏有利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合作习惯,能锻炼幼儿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这一音乐教育形式对促进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现代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不善于和他人交流合作。那么让幼儿在生活情境的运用中,结合音乐教学活动带来的生气,带来的欢乐,孩子在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游戏中,孩子们根据角色的需要,互相合作,互相协商,例如:在《鸭妈妈与小鸭》《妈妈和乖乖》《可爱的小精灵》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鸭妈妈与小鸭、妈妈和小宝宝、魔法师和小精灵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在同样的音乐游戏情景中,因角色的更换提供了幼儿不同经验合作的条件,从而丰富了合作的内容。例如:在《交换玩具玩》中,由开始时的幼儿扮演弟弟妹妹玩哥哥姐姐们提供给他们的玩具,到后来自己当上了哥哥姐姐,给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玩玩具等等,孩子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以及参与积极性都得到了充分地提高。

另外,在游戏中,教师以角色身份进入游戏,运用师幼合作,巧妙、机智地引导幼儿游戏的全过程,不失时机地给幼儿一些启发,用亲切的动作与其交往,并随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陶冶情操,逐步在游戏中加强幼儿的合作和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音乐游戏《小娃娃》中,幼儿坐成半圆形,当教师扮演妈妈角色参与到游戏中时,孩子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兴奋点突然高涨起来,争先恐后地学“妈妈”双手抱娃娃的头,左右摇晃,再用食指点娃娃的脸、点娃娃的衣服,用前脚掌合拍地自转一圈,小跑步到另一个幼儿面前,将娃娃交给他,抱到娃娃的幼儿起立,继续游戏。由于教师的参与和带领,幼儿的游戏积极性不断提高,一个一个幼儿交接着游戏,秩序井然,在愉悦的音乐中,孩子们掌握了游戏的规则,体现了孩子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愉悦了他们的身心。

总之,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立足于以现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以活动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师生、生生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分组、集体等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围绕研究目标的选材特别重要,另外,在活动中应加强研究班的个案观察对象的建立,正确使用个案观察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情,需要我们全体教师持之以恒,不断地探索——研究——反思——再探索——再研究。

大龙港幼儿园

2010年1月

上一条:养成课题实施方案

下一条:养成课题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