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芒种又名“忙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九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起始。“有芒之谷类作物可种”的意思。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
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


芒种,这个时节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适宜晚稻等谷类作物种植农事耕种以“芒种”这节气为界,过此之后种植成活率就越来越低。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芒种习俗

1.打泥巴仗
贵州南部一带的侗族青年男女,在芒种时会举行打泥巴仗的活动,一边插秧一边互相向对方扔泥巴,活动结束之后,谁身上的泥巴最多,谁就是最受欢迎的人。

2.煮梅
在南方,芒种前后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青梅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故而有煮梅的习俗。

3.挂艾草
到了芒种时,天气变得越来越热,出现了许多的苍蝇和蚊子,为了驱赶蚊虫,而艾草有驱蚊的功效,所以就有了在芒种时挂艾草的习俗。除此之外还有送花神、晒虾皮、接嫁树、安苗等习俗。

